Comments by "" (@草草-c7i) on "台灣萬人集會要求「居住正義」 表達對房地產價格飆升的不滿- BBC News 中文" video.

  1. 3
  2. 2
  3. 1
  4. 1
  5. 1
  6. 1
  7. 1
  8. 1
  9. 1
  10. 1
  11. 1
  12. 1
  13. 1
  14. 1
  15.  @runaxun-i2i  29岁的郭帮帮硕士毕业于英国伯明翰城市大学,在学校时认识了现在的丈夫,毕业后一起来北京打拼。刚开始,夫妻俩在北京租房住,每月房租大约7000元。   2020年初,她丈夫的单位通知可以申请作为保障性租赁住房的人才公租房,都没有北京户口的夫妻俩尝试着报名申请,没想到竟然申请到一间零居室(全开放式房间)公租房。   “我们申请时,看别人申请的两居三居竞争激烈,就反向选择了小户型,这样申请下来的机会更大。”郭帮帮说,当年9月,他们搬进了公租房,每月租金2000多元,租金一下子降低了不少,感觉挺好。   但郭帮帮很快就发现了房子的“不好”:房间的面积太小,放一张大床进去,空间已所剩无几,一做饭满屋子味道,上个厕所一转身就会碰着头。郭帮帮的丈夫时常开云上会议,为了不打搅丈夫工作,她要么出去走走要么在厕所待着。   “那段时间,我俩都感觉生活品质直线下降,过得非常不舒心,甚至有些压抑。”她说,此外,通勤太远也是一大困扰,她在CBD上班,每次乘坐公共交通都需要一个半小时,特别是从八宝山地铁站出来顶风往回走,大冬天北风呼呼吹,路上人又少,旁边是公墓,“又累又害怕”。   周边的配套生活设施也不足。菜市场、超市离得较远,购物特别不方便;有一次,她晚上下班回去发现指纹锁打不开门,电话联系管理员找不到人,一下子也找不到开锁师傅,只好蹲在门口等了大半天。   她有时候会想:“为什么要为了这间小房子这么辛苦?”   2020年底,她丈夫从原单位辞职,人才公租房是公司申请的,离职就意味着放弃人才公租房。今年1月,夫妻俩从公租房搬了出来,在北京市三元桥附近租了一套房,租房的烦恼还在继续
    1
  16. 1
  17. 1
  18. 1
  19. 1
  20. 1
  21. 1
  22. 1
  23. 1
  24. 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