General statistics
List of Youtube channels
Youtube commenter search
Distinguished comments
About
ZeZiz
BBC News 中文
comments
Comments by "ZeZiz" (@Zezi007G) on "美中兩國為何捲入「晶片戰」?- BBC News 中文" video.
从短期看对华是坏事,但脱离美国技术控制,对华企业自身产业链发展却是好事。中国不必一开始追求最小最好的纳米技术,而是应该首先完善国内技术最可能成熟的芯片产业链,以市场壁垒限制一些纯商业运营,来给国内产业链提供资金和市场完善,比如手机市场。 比如AI,也可先从并发软件开发出发,替代英伟达的产品。
4
@KW-iq4yf 新能源车,我不说别的,国内比亚迪确实发展很快。你所谓的补贴都是各国常见的促进企业初始创新的手段,哪国没有对初创提供过补贴?! 补贴晶片业当然有浑水摸鱼的,但只要一两个起来也就达到目的。 试问,软银的商业风险投资都是成功的吗?精明商人都无法做到投资能有收获,一国政策怎么可能保证没有浑水摸鱼的?制定政策需要有持续性,而政策扶持应该是有时间限制,时间到了就该交由市场过滤淘汰。
3
@farmer9894 那你这个内行除了放屁外能说出什么高深的
1
@KubrickLunch 你的那点文科咋呼智商,就算图纸摆在你面前,老师每天给你念诵一万遍,你也造不出来吧。 你做过产品吗?
1
@crazymario3119 你这粪青估计都自己被摸残废了吧
1
@Taipei-1 你列举的第三个数控机床: 截至2023年,高档数控机床平均无故障时间间隔(MTBF)实现了从600小时到2000小时的跨越,精度指标提升20%。国产高档数控系统实现从无到有,在国产机床中市场占有率由专项实施前的不足1%提高到31.9%;五轴摆角铣头等功能部件的市场占有率由不足10%提升至30%以上;数字化刀具市场占有率由不足10%发展到45%。 以精度指标为例,龙门机床达到0.01mm就大概是精密级别的水平,如果是超小型的机床大概要0.001mm才能算精密级别。在国外,欧美国家可以做到0.002mm以内,而中国的大部分500到800的卧加精度是在0.002mm到0.004mm之间,换句话说,我们和国外在最精密的机床制造上的技术差距已经很小
1
@Taipei-1 什么叫打脸? 清华的那个发布是2021年,我指的是2023年的国内发动机和高端精密机床现状。我只看正式发布的数据,以result 作为评估,我管你的意识形态和口号呢! 我发布的数据网上正式文章可随意查询,何谈打脸?如果讲事实就是打脸,那那个脸就是假的!
1
@Taipei-1 清华教授讲得是2021年的总体技术问题,我列举的是2023年的发动机和精密机床现状。 歼20发动机国产是事实,参数在对标f22现在的F119发动机也是事实,当然对比美国在研的f135是有差距。精密机床达到0.002/4MM精度也是事实,市占率提升也是事实。但不是说,提升了就是全世界最好吧。比如高端机床不是还有60%没替代吗! 以数据说话,这叫什么打脸呢!你在台湾太狭隘了,该出岛看看世界了!连打脸都不知道是什么含义
1
@Taipei-1 你的北大故事瞎编吧!众所周知的是北大从来不是通信行业的学校,另外哪个蠢货会指望学校生产出芯片? 给你扫个基础的盲,所有芯片开发都是,设计和流片由不同公司分开的。台湾的流片水平无非是因为有外来的光刻机,没有光刻机台湾毫无技术优势。因为台湾的优势只是代工,设计并不是台湾的特长。 从你的留言看出,你一窍不通。我劝你别谈技术了,还是喊口号符合你的特长。台湾都是你这类的嘴炮工程师吗?那么台湾真的要完蛋了
1
@Taipei-1 原来你在骂台湾的张汝京在剽窃啊?!台湾人互相剽窃什么了? 按照维基说法,台积电也有剽窃张汝京作为总经理的世大的技术的嫌疑! 世大作为台湾第三家业者快速追赶联华电子和台积电[3]。2000年,在大股东中华开发及当时副董胡定吾的主导下[4],世大以50亿美元被卖给了欲收购的台积电,时任世大总经理的张汝京则仍出差在外被蒙在鼓里。
1
@Taipei-1 顺便再给你补补专利官司的课。台积电确实一直在和中芯打官司,有的在美国有的在大陆。但没几个继续下去或有实际打赢效果的。原因是你台积电就是做芯片流片的代工,而不是芯片设计。代工讲的是流片流程工艺先进和利用外来的先进光刻机。光刻机不是台湾的,那光是那个流程怎么形成有效的专利保护? 所以台积电打了那么多年官司,也没几个胜诉的!
1
@KW-iq4yf 我不知道你想说什么?还是你只想说中国的问题? 拿你的车企为例,你可以继续说贪污嘛,那你提到比亚迪的成功干什么呢? 如果企业不好好做,早晚都会垮掉,在新能源汽车市场最后活下来的也顶多是top5以内的,包括外资。 你提到中国有贪污,那么外资的新能源车呢?除了特斯拉别的又在哪呢?中国有自身的顽疾,但美国呢?欧洲呢?经济很好吗! 你看问题太简单化,以为不解决一个老问题,世界就停滞了吗?那你根本不懂资本和市场的力量。 美国可以禁运这那,但同时让出了市场。而资本是趋利的,中国也会继续开发替代,国内一大堆技术没那么先进的企业巴不得有这些市场!即便期间有贪污,我告诉你高铁也有巨额贪污,医疗也有巨额贪污,但高铁确实坐上去舒服,速度很快。你能完全否定高铁吗? 但限制了出口中国,美国就一定会保证中国不发展吗?太幼稚 中国当然要调整政策应付美国甚至其盟国的技术限制。如果中国不能应对,那早晚就是个废物。但核心技术从来不是施舍的,如果中国借机突破,而不是继续乞讨高技术进口,中国才有机会。 威逼,不一定是坏事
1
@KW-iq4yf 你还在抱旧皇历呢,新能源车在2023年就取消了! 顺便说一下,新能源补贴13年。2016年,新能源行业补贴超过330亿元。此后就下滑了,2019年6月政府补贴再度大比例缩减,整体退坡幅度约为80%。 和各国所有补贴政策一样,总有滥竽充数的,但补贴早晚会退市。不想好好做生意的早晚会挂掉。 最后活下去的就是那个市场的top5。你可以凭借高技术进入,也可以自己限制自己不进入。美国限制是美国的事,但没什么了不起的。
1
@JohnLiu-gf7iz 美国这次新一轮对华限制也就三个领域,芯片,AI以及量子。 芯片限制问题都说得太多了。高精密的商用芯片要求确实有影响,但对军工没影响。军工芯片不会用10nm以下的,甚至会用100nm以上的。很简单,散热,适应性和robustness才是军工产品最核心要求。 量子各国都在刚起步,产业市值还不好说。这类限制无非影响初创。但量子都是国家主导的,不知道美国的投资限制有什么意义? 至于AI,速度快的计算确实有硬件最好,但软件也可以替代。这不是我说的,而是英伟达的工程师自己说的。 美国政客过分高估自己的技术壁垒,而工程师则是另一个看法。 话说回,如果美国哪天说要投资中国的军工和敏感技术,中国人反倒该敲警钟了
1
@Taipei-1 来自台湾的报道,我都笑死。你提及特斯拉有75%来自台湾的供应,确实有一个台湾媒体发布。 但大陆产的特斯拉供应链本地化是95%,主要供应商大陆的180,上市公司40多家。你那个台湾媒体的台湾供应特斯拉的75%,在大陆本地供应95%,180多家主要供应商的数据面前,让你情何以堪? 我不是贬低台湾的能力,以台湾小岛做到这个水平算是不错的成绩。唯独你们这些无底线瞎喷的,确实是台湾的耻辱
1
@Taipei-1 又从坟冢钻出来了,问候你妹
1